當前位置:漁釣者>魚品種>釣草魚>

野釣大水面時,當這幾種漂相出現時,必是草魚給口了

釣草魚 閲讀(3.04W)

野釣大水面時,當這幾種漂相出現時,必是草魚給口了

​在大水面做釣,我們很難確定目標魚,最多隻能預測一下中鈎魚的體型大小,所以,在野釣時,一旦我們的窩料顆粒直徑比較大的時候,再計劃所謂的目標魚,就是個笑話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説白了,就是因為野外水域,一旦魚的體型達到一定程度,那食口基本上差異不大,以我們常用的野釣萬能窩料玉米來説,百十斤玉米打下去;

鯉魚、草魚、青魚,都有可能進食覓食,不僅是玉米,就算我們用紅薯打窩,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而對魚來説,能不能吃的食物,只有一個標準,就是魚脣張開時,能不能吞嚥下去;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要想在有中鈎漂訊後,確定什麼魚中鈎,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前,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中鈎漂訊來分析、判斷;

野釣大水面時,當這幾種漂相出現時,必是草魚給口了 第2張

當然,鯉魚、青魚一旦中鈎,只要確定是刺魚了,其實漂訊並沒有那麼複雜,鯉魚以頓口、黑漂居多,而野外的青魚,中鈎之後要麼是跳漂、要麼是搖漂;

所謂的跳漂,就是浮漂會一邊上下起伏,一邊移動,就好像浮漂在跳着走,這是因為青魚在咬鈎之後,上下襬動魚頭導致的,而另一種,則是浮漂劇烈晃動,然後慢慢下沉,這也是因為青魚中鈎之後,左右搖擺導致的;

而這些有特色的漂相,無不是因為中鈎魚覓食特性、習慣,然後中鈎之後的反應導致的,而野外守釣大物時,草魚的給口漂相,可謂是最為複雜的。

草魚是底棲魚,但是草魚在覓食的時候,是全水層覓食,不像鯉魚、鯽魚、青魚一樣,保持一個相對固定的覓食水層;同時,草魚主要是以素食為主,目標食物,不像青魚的食物一樣,大多數保持靜態;

所以草魚在進食的時候,雖然也會保持遊曳,但是卻不會像鯉魚、青魚一樣,全速遊動,以一種攻擊姿態進食,而是會以一種相對較緩慢的遊速,遊曳到食物附近進食;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草魚給口的漂相,一般都是越慢、越緩,越是説明,大草魚中鈎,反而是急促、短暫的漂相,是小草魚中鈎;

這是因為,草魚的體型越大,在轉向、逃竄時,運動的幅度就越大,反而是小草魚,在逃竄、轉向時,因為體型小,反而比較靈活,所以造成的漂相,更為急促、短暫、靈敏;

我們根據草魚的這種特性,以及其進食的習性,以及實戰中,草魚給口的漂訊總結,當我們在大水面守釣大物時,一旦出現這幾種漂訊,基本上都可以確定是草魚給口了:

野釣大水面時,當這幾種漂相出現時,必是草魚給口了 第3張

一、頂漂

頂漂,也叫送漂,就是浮漂上升的意思,而頂漂最常見的是,是鯽魚給口,那麼草魚給口,為什麼叫大頂漂呢?

這是草魚從水底將鈎餌吸入魚脣,因為體型大,不可能剛好停滯在鈎餌再進食,所以連帶着將鉛墜直接往上帶,送漂的幅度非常大,甚至可以直接將浮漂的漂肚頂出水面,導致浮漂打斜;

而我們往往通過,浮漂上頂的速度、幅度,來確定中鈎草魚的體型,如果是小草魚,則頂漂的幅度,很接近鯽魚,一眨眼的功夫,就上頂5~6目,甚至更高;

如果是大草魚中鈎,則送漂的速度,肉眼可見,很清晰,有一種緩慢的感覺,而不管是哪一種節奏,都是在浮漂上頂突然停下的時候,就要快速提竿,確保刺魚,否則當浮漂打斜之後再提竿,很有可能跑魚;

野釣大水面時,當這幾種漂相出現時,必是草魚給口了 第4張

二、斜漂加移漂

這種漂相,是大草魚進窩之後,吞嚥了鈎餌,而且魚鈎已經刺魚成功之後,草魚帶着釣組緩慢移動導致的,可以這樣説,只要有這樣的漂相,只要提竿、控魚得當,中鈎草魚的體重,不少於8~10斤;

因為大草魚進窩覓食,遊曳速度不快,所以一旦吞食了鈎餌,並不會馬上逃竄,而是會帶着鈎餌繼續遊曳,所以會拖着浮漂,導致浮漂打斜;

而大草魚遊曳、轉向的幅度,需要一個較大的空間,所以漂訊上,浮漂會被打斜,並轉一個大圈,此時應快速提竿,並做到控魚,否則當大草魚轉身,將線組拉成大彎弓,要麼拔河,要麼切線;

野釣大水面時,當這幾種漂相出現時,必是草魚給口了 第5張

三、緩慢黑漂

這種漂相,多見於草魚羣進窩之後,在窩子裏覓食時的漂相,此時大量的草魚都在窩點覓食,基本上算是一個停滯的狀態,正好吸食了鈎餌,帶動浮漂下沉;

草魚的體型越大,吸食力度越大,所以浮漂下沉的幅度、節奏,比較沉穩,相對鯉魚的黑漂來説,緩慢了許多,是慢慢的沉末,所以交緩慢的黑漂;

而進窩的小草魚,在進食時,表現出的漂訊,則和鯉魚給口非常相似,至少實戰中,2~3斤的鯉魚和2~3斤的草魚,食口漂訊幾乎沒什麼差異;

那麼,我們知道了草魚給口的漂訊,是不是説,我們就一定能確保刺魚成功,並順利將其遛翻並抄魚入護了呢?還真不是,為什麼呢?因為草魚的耐力,尤其是野生草魚的耐力,可能也就比青魚差點;

野釣大水面時,當這幾種漂相出現時,必是草魚給口了 第6張

和鯉魚相比,那就完全已在一個量級上,而野釣草魚,常見是5~8斤以下的草魚,10斤以上的非常少,不是沒有,而是草魚因為常年嚼食,魚脣口腔內,對痛覺的應激反應近乎於無;

所以我們在釣到草魚時,草魚的反應,往往都是中鈎時,彷彿就沒什麼感覺,但是一旦快速揚竿、控魚,草魚才會反應過來,然後尋扎掙扎,很多釣友因為沒有釣大魚的經驗,往往就在這一瞬間,被草魚掙脱;

而草魚因為食量大,所以覓食的區域很大,所以其耐力也非常好,不像鯉魚三板斧扛過去,就沒什麼力氣了,有時候我們控遛草魚,明明都扛過草魚5次以上的發力,但是在抄網抄魚時,草魚還是能瞬間爆發,導致切線,那麼,我們在確定草魚給口的漂相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野釣大水面時,當這幾種漂相出現時,必是草魚給口了 第7張

應對一、稱魚後不要馬上硬拔

稱魚,是野釣中非常有意義的一個技巧,但是,一旦草魚中鈎之後,稱魚,就不太合適了,前文所述,草魚中鈎之後,應激反應並不明顯,所以稱魚之後,會感覺中鈎魚體型也不大;

沒經驗的釣友,就會順勢硬拔,期望將魚飛出水面,但是,一旦拉拽的力度和中鈎魚抗上了,中鈎魚會瞬間爆發,如果應對不當,馬上就切線了;

建議:草魚中鈎後,漂相的預判是很重要的,一旦有草魚給口的漂相,如果是小草魚給口,控魚最重要,而預判是大草魚給口,那除了做好控魚,一定要做到放失手繩的準備;

野釣大水面時,當這幾種漂相出現時,必是草魚給口了 第8張

應對二、不要着急立竿

當我們守釣大物時,為了和中鈎的大魚對抗,會着急立竿,用腰腹做支撐點,雙手握大把處為支點,這一招在青魚坑、鱘魚坑裏,屢試不爽;

但是,在野外中鈎大草魚時,這一招就沒什麼意義了,原因很簡單,野外水情複雜,水底不像黑坑池一樣,至少沒有水草、亂石,所以中鈎的大魚不管怎麼掙扎,很少會掛草;

但是野外水域就不一樣,着急立竿,唯一的結果就是限制了中鈎草魚的遊曳範圍,想要將其遛翻,花費的時間、功夫,就多了好幾倍,萬一在對抗過程中,中鈎魚繞、掛草,那切線是必然的;

建議:一旦大草魚中鈎,我們要儘快握住魚竿,讓杆身和水面形成60~75度左右的夾角,同時先後撤1~2步,隨着草魚的掙扎力度,再往前進,這樣給中鈎草魚留出足夠的掙扎、遊曳空間;

儘量做到遠端控魚、遛魚,在中鈎草魚沒有遛翻之前,通過硬控,將其拉倒近岸,並不是什麼好事,反而會因為近岸水淺,能讓草魚觸底發力,不管是蹦起彈跳,還是掙扎之間導致脱鈎,都是不是好事;

野釣大水面時,當這幾種漂相出現時,必是草魚給口了 第9張

最後

草魚和鯉魚相比,耐力更足,爆發的次數也更久,體型越大的草魚,越是如此,所以在實戰中, 遛草魚的手感,可謂是極佳的,但是,一旦操作不當,脱鈎、跑魚、切線,甚至是爆竿、斷節,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究其原因,大多是細節上操作不當,再溯本還原,其實還是在中魚的瞬間,無法對中鈎魚的魚種、體型,做出準確的判斷,所以才會在後繼的控魚、遛魚過程中,掌控不了節奏,所以,注重細節,才是讓中鈎大草魚順利上岸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