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釣者>魚品種>海水魚>

教你區分白條魚和藍刀魚,一看就懂

海水魚 閲讀(1.97W)

白條是很多釣魚人的對象魚。有很多人都説白條跟藍刀是同一種魚,但其實白條跟藍刀是有區別的。

個人看法,從體型上,翹嘴大於藍刀大於白條。

白條能長到三指寬的很少見,藍刀長到半斤的可以有,翹嘴更不用説了。

白條和藍刀魚的區別在於:

1、體長比藍刀魚短,一樣的寬度下,

2、白條的嘴巴是往前凸的,跟身體中線差不多

3、最大的區別就是白條超級的腥,並且非常容易死,死了更腥,內臟很快就腐爛發臭。

白條魚:

教你區分白條魚和藍刀魚,一看就懂

藍刀魚:

教你區分白條魚和藍刀魚,一看就懂 第2張

藍刀魚體長可以比白條更長,我曾經釣到過7兩重的,肉質非常結實,鱗片跟白條一樣很容易就脱落。

但是腥味跟正常魚的腥味一樣,沒有白條那麼腥臭,嘴巴稍稍往上翹一點。

翹嘴:

教你區分白條魚和藍刀魚,一看就懂 第3張

這個自然不用説了,大家都知道。

某些地方只有白條沒有藍刀,所以他們認為白條跟藍刀就是同一種,但是廣西偏偏就有這三種魚

以上是一般情況下的分類,也就是説,我們釣魚人平時釣魚認識那兩種魚不同的習性就可以了,不過科研人員的分類就比我們普通人嚴格的得多,這裏順便給大家看看白條嚴格意義上的分類:

1號:餐條鯉科

別名(白條、餐子)體長,扁薄,腹稜自胸鰭基部至肛門鰓耙15~18。側線在胸鰭上方向下急劇彎,側線鱗48~57。背鰭具有光滑的硬刺。行動迅速,常成羣遊大於淺水區上層。雜食,主食無脊椎動物。在長江,5~6月產卵,產卵時有逆水跳灘習性。分批產卵。粘附於水草或礫石上。小型魚類,一般體.長l00至140毫米。最長達240毫米。數量較多,具一定的經濟價值。分佈於全國各主要水系。

2號:似鮫鯉科

體極扁薄。腹稜明顯,自頰部直到肛門。側線在胸鰭上方急劇向下彎。背鰭硬刺後緣具鋸齒。小型魚型,中、上層生活,食浮游生物。6~7月產卵,卵漂流性。分佈於長江,黃河等水系。

3號:油餐鯉科

體長,扁薄。腹稜自胸鰭基部直至肛門。鰓耙18~24。側線在胸鰭基部上徐緩向下彎,側線鱗40~48。背鰭具光滑硬刺。小型魚類,喜集羣,行動迅速,常在淺水區覓食。雜食,主食水生昆蟲和浮游動物。雌魚體長80毫米左右性成熟。5~6月產卵,產卵時親魚集羣於流水錶面溯游,並有跳躍現象,卵為漂流性。分佈於全國各主要水系。

4號:銀飄魚鯉科

體極扁薄。腹稜自頰部直至肛門。鰓耙12~16。側線在胸鰭上方陡然向下彎,側線鱗62~74。背鰭無硬刺,位於腹鰭之後。上方。臀鰭條3,20~26。喜集羣於淺水區的水面遊動,行動迅速,飄忽不定,故有“飄魚”之稱。雜食性,食昆蟲、蝦、高等植物碎屑。產卵期在5~6月,繁殖力強,數量較多。小型魚類,一般體長為100~200毫米,最長可達260毫米。分佈廣,從華南到華北均產。

5號:寡鱗飄魚鯉科

體形似銀飄魚。腹稜自胸鰭基部直達肛門。鰓耙9~13。側線在胸鰭上方緩慢下彎,側線鱗46~55。背鰭無硬刺,位於腹鰭之後上方。臀鰭條3,17~21。小型魚類。雜食。5~6月在江河中產漂流性卵。在江河較湖泊為多。分佈於黃河,長江等水系。

6號:四川半餐鯉科

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具腹稜。口端位。下頜前端中央有丘突與上頜前端中央的凹陷相嵌合。側線鱗50~55,側線在胸鰭上方急劇向下彎。背鰭無硬刺。臀鰭條3,11~13。中上層魚類。個體小,一般體長為60~130毫米,數量不多。分佈於長江、珠江水系。

7號:伍氏半餐

拉丁學名:Hemidulterellawui(wang)

科名:鯉科Cyprinidae

綱名:硬骨魚亞綱Osteichthyes

生活環境:淡水

(藍刀)體較低,扁薄,背、腹輪廓較直。腹鰭基至肛門具腹稜。頭大。口端位,下頜前端突起與上頷凹陷嵌合。無須。側線在胸鰭上方急劇下彎。背鰭無硬刺。中上層魚類。個體小,常見體長8~140mm。分佈於浙江、廣西等地。

8號:南方擬餐

拉丁學名:Pseudohemiculterdispar(Peters)

科名:鯉科Cyprinidae

綱名:硬骨魚亞綱Osteichthyes

生活環境:淡水

(藍刀、白條魚)體長、扁薄,背部稍平直。自腹鰭基至肛門具腹稜。頭尖。口端位,兩頜前端有相嵌的突起和凹陷。無須。側線在胸鰭上方急劇下彎。背鰭刺後緣光滑。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遊動迅速,喜集羣活動。小型魚類,一般體長80~140mm。分佈於長江以南各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