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釣者>初級釣魚>釣魚名詞>

野釣 野釣技巧 野釣大魚方法

釣魚名詞 閲讀(2.17W)

1: 詞條定義

野釣是指在野外的天然溝渠、河流、湖泊、水庫等地進行釣魚。野釣的技術在台釣的基礎上增加了包括選塘口、打窩子、觀魚星、找底調標等過程,難度加大了,對漁人的經驗,技術要求提高了,這也正是野釣的魅力所在。


野釣 野釣技巧 野釣大魚方法
野釣


  野釣與養魚池中垂釣有較大區別,能熟練掌握養魚池中垂釣技巧的,在野釣中未必就能一定找到“北”。這是因為野溝野塘的特點決定的。 野塘野溝的特點是什麼呢?因為它姓“野”,野者,無人管理也。誰都可以到它那裏去發財,網捕的,摸捉的,下籠的,甚至抽水機一架,抽個底朝天,大小一起撈;更可惱的,有些不法分子,用電擊,投毒。這些決定了野釣的特點:大多塘口魚頭稀。因此,垂釣者須根據其特點制定策略才能有較好的魚獲。


2: 野釣技巧彙總

野釣時底釣的優點和基本調漂技巧


野釣 野釣技巧 野釣大魚方法 第2張
野釣


  野釣時使用手竿垂釣主要以底釣為主,就是鈎或墜接觸到水底的泥土層,以垂釣棲息於水體底層的魚為主的釣法。

底釣的優點:

1.大多數淡水魚都生活在水底層,如鯽魚、鯉魚、青魚、黃顙等,它們以水底的小軟體動物為主要食料。

2.由於水域受季節、水温、溶氧量、深淺度變化等因素影響,使有些本來生活在水中上層、上層的魚也到底層生活,這時要釣獲這些魚自然應用底釣。

3.底釣,比較好掌握,通過試漂,將鈎沉到水底就可以了,而浮釣就麻煩一些。初學釣魚,往往從底釣開始,因此底釣是基礎。

4.海竿釣、拉砣釣、插竿釣,也都是採用底釣方式。底釣是用得最多的釣魚方式。

底釣的具體操作方法:

底釣前必須調試好浮漂。用垂直立漂,先將鈎與漂之間線的長度調到大於水的深度,這時,浮漂肯定橫卧水面,當浮漂處於這種狀態時,就知道鈎墜已經沉底了。當然,有時也會因鈎墜落到水中的樹枝、石塊上,浮漂也是橫卧着。因此,應在水中的不同點反覆測試,若全是卧漂,證明鈎墜已沉底了。這時,再將浮漂向下移動,通過加減鉛皮直到浮漂在水面上呈垂直狀態然後在確定調漂的目數,此時鈎與漂之間的水線是繃直的,調漂就成功了。


野釣遇到風浪天氣怎麼辦

野釣,總彙遭遇惡劣的天氣,比較常見的情況無外乎四種——酷熱、大風、強降雨和大幅降温,對此釣者常感無奈,有束手無策。實際上,這些惡劣的天氣並非無法跨越的野釣障礙,有時反倒可以轉化成為有利因素。

野釣,總會遇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極端天氣,而大多數釣友就習慣了再平靜的水面從容地玩台釣。於是,如何在大風大浪中釣魚就成了顯示的問題。

台釣,高效餌精準——在毫釐之間的標相中把握準確中魚的瞬間。施釣時,少許風浪是允許的,但如果風浪逐漸增大,克操作性便愈發難把握了,試想在半尺高乃至半米高的波峯浪谷間捕捉那毫釐之間的細小信號,何其難也。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面對殘酷的現實,釣魚人總會被逼出來一些辦法來,不論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儘管一些招式看似荒唐甚至難登大雅之堂,但實用就是好辦法。

面對不斷變化的水情,最積極的態度就是採取措施調整釣組以適應這種變化。在這裏,我先賣個關子給列為出道選擇題,以下四個選項你會選擇哪一種?

A.上拉浮漂,使發光棒露出更高,利於觀察;B.加鉛,不換浮標,使釣組更穩定;C.加鉛並更換大浮力浮標來實現穩定;D.減鉛皮。

面對風浪不斷加大的水情,大多數釣友都會採取上訴四種方法中的一種,其中前三種的使用率相對較高。這些辦法到底是對是錯暫且不説,我們先逐一進行分析。

第一種——上拉浮標。上拉浮標是為了讓浮標最大限度地處在釣者的監控範圍內,信號更直觀,有效增加釣者判斷的準確性。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信號直觀的代價是犧牲了靈敏度。

浮標露出的目數過長就意味着鉛墜作用在浮標上的重力減少或者消失了,那麼此時鉛墜在什麼位置?如果在平靜的水面這麼做,鉛墜很可能已經輕觸底或觸底了,而在水浪比較大的環境下,浮標露出更多,則説明鉛墜肯定落地了。於是我們可以下結論了——這種調整辦法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觀標更真切,不利的一面是釣組過於遲鈍。

第二種——利用加鉛來提高釣組的穩定性。事實上,這樣做確實能起到立杆見影的效果,使釣組穩定,不過新的麻煩來了——加鉛之所以能夠使釣組穩定,原始是鉛墜起到了錨的作用,必然落底;不過,加鉛打破了初始調標時浮標和鉛墜之間的平衡,從表面上看和第一種調整方法的水下狀態一樣,實際上卻比第一種更遲鈍。這樣的釣組隱蔽性級差,魚在就餌時會明顯感到有障礙,加的鉛越多,這種障礙感就越強。另外,這種調整方法會使送標魚的釣獲量降到最低,箇中原因不難想象——魚需要叼着魚餌上行超過一個子線的長度後才能起鉛墜,這時浮標才開始上升,浮標上升的高度值等於魚的行程減去子線長度的差值,這得多大距離?即使是黑標魚,也會因為行程大、障礙感強而跑掉不少。

第三種辦法是加鉛換大浮標,用大標大墜來增加穩定性。我對這種做法的可操作性和效果持嚴重的懷疑態度。首先,在劇烈起伏的大浪中如何調標就是一個不容小覷的難題,想在起大浪的水面做到精確調標時不可能的,如果浮標的靈敏度發揮不出來,那麼接下來的任何努力都是浮雲。退一步説,就算手上有現成的已經調好的一套浮標鉛墜,這樣就能提高穩定性嗎?調標調的就是浮標和鉛墜之間的平衡,試釣時鉛墜的狀態應該是懸在水中;如前文所述,要想使釣組穩定,鉛墜會起到錨的作用(魚餌也能起到錨的部分作用,但太小,可忽略不計),克鉛墜懸浮在水體中怎麼會有錨的作用呢?如果穩定性真的增加了,那唯一的可能就是鉛墜到底了。釣組的靈敏度在釣小魚時體現得最明顯,小魚最喜歡小標小墜,如果換成大標大墜,結果將如何呢?顯而易見,上魚率會大打折扣。所以這種方法要慎重使用,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用。

最後一種——減鉛皮。這在一些台釣愛好者眼中無疑是旁門左道,甚至是胡鬧——面對水體動盪不安且浮標出現漂移的情況,釣者首先要做的是讓釣組穩定下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剪掉一些鉛皮,是否意味着釣組會更加隨波逐流呢?如果是這樣,上下顛棟的可就不只是浮標了,釣組都會跟着一起動起來。台釣講究的是在一個釣點上不斷補充魚餌,以便形成一個窩子,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魚餌隨流而漂是斷難接受的。可是現實是不是真的這樣呢?

沒有哪種釣法時一成不變的,也沒有哪種釣法是一貫正確的,在極端的氣象條件下,釣者做適當的變通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行為。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想——減去少許鉛皮,水線不變,這和台釣的“餌為墜”的精髓並不矛盾,只是浮力更大於釣組的重量而已。浮力大則意味着浮標在釣組趨於更加靈敏的同時露出的目數更多,而發光棒在被水浪淹沒的時候也會自主地產生一個向上運動的力,減少不規則水浪帶來的誤判;加之魚餌會在浮標的帶動下出現上下顛動的不規則運動,進而更加刺激魚追餌的本能,所以標相幾乎都是乾淨利索的黑標,包括基於和鯿魚也是如此。這麼一路解釋下來,孰優孰劣立馬見了分曉,貌似最不靠譜的方法卻是最有效的。


3: 野釣安全注意事項


野釣 野釣技巧 野釣大魚方法 第3張
野釣安全


  垂釣時一項增強健康促進快樂的體育運動,沒有必要不顧一切,也沒有必要過於痴迷。特別是像我們貴州這樣的山區,山高路陡,路窄彎多,很多水庫都坐落在山間,加上山區獨特的自然環境、氣候,給垂釣增加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安全垂釣,就成了釣魚人應考慮的首要問題。否則,樂極生悲,既害了自己,又苦了幾人,還給後人留下笑柄,就太得不償失了。西街決定成敗,集本人及釣友10多年的垂釣經驗,包括聽説的、遇到的、悟出的,主要應注意一下10個問題:

一、防雷擊

在山區,雷電瞬間將百年大樹擊倒,將建築物擊垮,是常有的事。全國每年都有數十人被雷擊死或擊傷。因此,雷雨交加的惡劣天氣,在野外垂釣時十分危險的。總結了以下幾點:一是手機訂閲天氣預報,出行前還要看近期的氣象雲圖,一旦有惡劣天氣絕不出門;二是學習雷電的相關知識,掌握自救、互救的本領;三是出門對調不管晴天陰天,都雨具不離身;四是到釣點後,要選擇安全的釣位下釣,看身後有無大樹,有無電線杆,是否身處開闊地帶,是否有危險建築物,以防不測;五是電閃雷鳴時要關掉手機,以免導電;六是雷雨中,不能揚竿提竿,以免“引火燒身”。

二、防觸電

釣魚不小心被觸電致死的,雖然不多,但也不乏其例。山區的小水溝。小山塘、小水庫、小溪流往往與田壩相連。農民為適應抗旱的需要,假設很多裸露的電線。這些電線,幾乎沒有什麼電杆,用幾根木棒簡單支撐,只要人夠不這就行,而且很不規範,橫七豎八,東拉西扯,十分危險。前些年,一釣友在下司龍山二道壩釣魚,揚竿起魚時不慎碰到一通往自然寨的高壓線,隨着頭上一股藍光閃爍,人瞬間就被燒縮了。本人早些年在凱里附近的掌=郎垂釣,在移換釣位時,不小心竿尖碰到頭上的電線,感到手一陣發麻,本能地丟下魚竿。撿起後一看,竿尖被燒焦變形。問羣眾得知,幸好是以農户自己拉的照明電,阿彌陀佛,撿回一條命。從那兒以後,每到一處釣魚,我都像開車一樣,“一看二慢三通過”,先看頭上或附近有無高壓線,否則,及時是黃金白銀釣位我都絕不停留。有人抱着僥倖心理,心想注意點就行了。要知道,垂釣時娛樂,高興了就會忘乎所以,哪能注意得了!現在漁具店有賣絕緣竿套的,套在手持部位,相對安全。雖説如此,我也不敢輕易去嘗試。

三、防爆

這裏説的爆,不是炸魚的爆。這種爆,來自魚料發酵過程中引發的爆炸,其威力不亞於等量的TNT。南方釣友往往喜歡用發酵過的老苞谷打窩,其製法是將老苞谷浸泡兩天,再放到高壓鍋壓一小時左右,直至老苞谷開口,撈出冷卻後,加上適量甜酒攪拌,裝在飲料瓶密封20天左右即成,或打窩或垂釣都有不錯的收穫。但在發酵過程中,確實歡樂魚危險同在。有人傳授絕招:一是用塑料袋發酵,較為安全;二是在瓶蓋上用釘子打個洞,讓發酵的氣體自然滲出亦可。山區的釣友往往喜歡用原生態的飼料釣魚,在發酵過程中,可要舉一反三喲。

四、放蜂蜇

山區生長有各種野蜂,其毒性很大,民間有“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之説。蜂怎麼防,總結起來不外乎三條:一是帶足必要的釣魚用具,不要隨便到山上去砍枝條來撐杆,以免碰到蜂巢;二是不要有什麼好奇心,如遇地蜂窩,不要輕易用枝條去戳,遇大馬蜂窩,不要用石頭去砸等等;三是如不小心被蜂圍攻,要迅速脱衣服或用塑料袋包住頭部快速離開現場。如一但被蜂蜇傷,可從水中撈點青苔敷於患處。

五、防蛇咬

在水邊釣魚遇到蛇是常有的事,因為水邊有小魚、青蛙、老鼠等小動物出沒、但釣魚人被蛇咬卻不常有,因為蛇一般不會主動向人發起進攻,一般被認為是“正當防衞”,如山區農民割草砍柴或走路被蛇咬傷即是如此。但也有例外。所以要一是慎選釣位,儘量不要去水草茂密、人跡罕至的山衝下釣,下釣前,要把釣位周邊的雜物清理乾淨,尤其是魚護邊更要處理好,那是蛇們最喜歡逗留的地方;二是關緊帳篷,養成人離開帳篷即拉上拉鍊的良好習慣,以免蛇溜進裏面休息;三是打草驚蛇。釣位邊常放一枝條,最好是小竹條,蛇來即趕,走路也邊打草邊走;四是預防為主,安營紮寨時,除了要把“家”的周圍弄乾淨外,還要在釣位的生活區周圍撒點農藥,或放幾盒清涼油,或撒些食鹽,抽煙的釣友還可以手機煙嘴浸泡在礦泉水瓶裏,待水變成茶色時,撒在上述位置,都能使蛇避而遠之,從而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的垂釣環境。

六、防洪水

山區的氣候如同小孩的臉,説變就變,特別是5-7月的雨季更是如此。山區地廣人稀、溝壑縱橫,加上有些地方過度開發,自然生態遭到破壞,一天內降雨量50毫米以上,就會形成洪水或泥石流,洶湧而下,一瀉千里,勢不可擋。因此,雨季出行切記;一是帳篷要搭在安全的地方,特備是山體穩固不易發生泥石流的地方;二是選擇釣位要科學,洪水來了,便於撤退;三是晚上休息要輪流值班,不能集體享受夜瞌睡的安逸。

七、防落水

在釣界,有很多認識旱鴨子。古人云,欺山莫欺水。山有多高,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而水總是給人以高深莫測的感覺。加上很多山塘水庫經過年沖刷,大都有很深的淤泥,一旦落入水中,不會游泳的人慌亂之中會越拔越深。所以,小心能行萬年船,會水的和不會水的要有機搭配,互相有個照應。還要多準備一些預案,如欲修釣位先修路;平時北一根互救的繩案;在夠得着的地方,用魚竿把落水者拉出水面等等。一旦有人落水要科學施救。當施救工具夠不這非下手不可時,要講究方法,從落水者背後施救,落水者也不要慌張,以免發生同歸於盡的悲劇。

八、放魚鈎鈎手

魚鈎鈎手,常見於參加競技釣比賽慌亂之中鈎到手,從大魚嘴中摘鈎時魚掙扎鈎到手,更換釣位時漁線被雜物拌住使魚鈎鈎倒手等幾種情況。這些情況我都遇見過或幫助釣友釣友處理過。第一種情況,只有用調整心態來解決。第二種情況,可用帶大抄網或一貼鈎等垂釣工具來解決。第三種情況,則取先摘鈎後搬家的方式或在鈎尖上掛一粒苞谷的方式解決。一旦不小心被魚鈎鈎住,應趁熱果斷自救,或請人幫助,用來鉗往外退鈎或夾斷鈎柄從鈎尖方向退鈎。因此,常備一把鋒利的尖嘴鉗是十分必要的。這裏,特別強調的是,一旦爆炸鈎鈎住水中的障礙物後千萬不能下水去解。可以請人幫忙坐船往反方向拉,也可以戴手套或用毛巾纏住漁線,採取扯放的彈性式拉。這樣,有可能將水中的障礙物拉鬆後拔出。諾都不能奏效,就只有生拉硬扯拔河拉斷了事,不能因小失大。

九、防火安全

野外釣魚用火,大都是吸煙、燒水做飯、冬季生火取暖等等。2009年,台江縣一釣友燒火做飯後忘記滅火就走人,結果風把火種吹響旁邊的雜草,導致山火發生,毀林60多畝,被追究刑事責任,後悔莫及。因此,釣魚人思想上一定要樹立憂患意識、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做到人離火滅,確保萬無一失。當然,最好是不用明火。燒水做飯可用酒精爐或液化氣,天氣冷則多帶些衣服就行了。

十、行車安全

不要車況不好強行出車,不要為強釣位而開快車,不要戰鬥一宿後第二天疲勞開車,更不要酒後開車,常把安全第一的弦繃緊就行。眾所周知,不一一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