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釣者>初級釣魚>臺釣綁子繩>

探究子線易折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臺釣綁子繩 閱讀(1.94W)

子線(或稱腦線、支線)一般是用於懸墜釣法與串鉤釣等,而子線往往是整個線組中最為嬌嫩的部分,所以會經常發生的斷線跑魚之痛。但細究其原因,除子線本身的質量問題以外,釣友在細節上沒有注意,最後千里長堤,潰於蟻穴。有句老話:細節決定成敗,說得很有道理。

探究子線易折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用作子線的目前從材質上講有尼龍線、碳素線等,碳素線因為受水溫影響大,剛性強,一般用於競技釣中,而在平常的休閒野釣中筆者不贊同使用,最好是用尼龍線。這裡講的尼龍線是單股優質的。而尼龍線由於加工藝的不同,用作子線時產生的效果也不同。用作子線的尼龍線要求表面光滑、柔軟、拉力值大、結節力強,還要延展效能好,伸縮後不發生形變。這些都是釣友在選擇購買子線時應注意的問題,屬於子線固有的屬性。那麼在使用中要注意哪些細節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番剖析。

1、綁鉤時受傷

綁鉤是一項釣魚的基本功,從綁鉤的情況往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以及其釣魚的水平。綁粗線大鉤還好說,相對容易些。而綁細線小鉤,特別是1號以下的線與鉤,則是一項功夫活。

如果有綁鉤器,那就方便多了。但綁鉤器價格較高,因此,很多釣友都選擇自己綁鉤,一是綁鉤也有樂趣,二是省了錢,三是自己綁的用著放心。然而,即便是自己親力親為的,也難免有不放心的時候。最容易使子線受傷的環節,一個環節是綁的時候,由於鉤小線細,手捏不住,因而用指甲掐住線,無意中,指甲蓋傷了線;再就是抽線的時候,線往往因為被勒得較緊,抽的時候像麻花一樣扭曲,抽完後,發現線受了傷,但更多是不易發覺的暗傷。還有一個環節是抽線時抽出的長線頭不在鉤的內側,即朝鉤尖的那一側。這三種傷雖都不大,但卻是致命傷,不可不察。

預防這三種情況並不難,都在於一個“細心”。綁鉤時,儘量要把自己的指甲蓋修得圓滑一些,並避免用指甲蓋掐線。然後在綁完後抽線時,注意抽的速度要慢,發現線相互扭轉纏繞時,要耐心分開。因為速度一快,線容易摩擦生熱,一生熱線就容易變形。再在扭曲纏繞時速度快了,線結來不及自然開啟,在通過綁紮線圈時,就會折彎,而產生一些不容易察覺的傷痕。抽出的長線頭,一定要在鉤的內側,否則鉤柄極易切線。短線頭在修剪的時候,要注意不可齊根剪掉,要留得恰到好處。

2、結節時受傷

每一種線在結節後,其拉力值就會大打折扣。但如何將拉力值儘量保留得更高,這就有一定的學問在裡面。串鉤的子線結節法,是線與線的連線,相對來說要好一些。臺釣中的子線與釣組的連線一般是線與8字環或橡皮圈等的連線,比較特殊。因為相較串鉤的連線而言,8字環或橡皮圈等都是死的,只是子線往環或圈上係扣,所以最終是子線與子線自身纏繞成扣,受傷的是子線。一般我們在子線打結時,是將子線對摺(留出適當的鉤距),然後穿過連線環或橡皮圈後,返回在子線上繞三圈,再返在上留線與線之間穿過,最後拉緊子線而成。

當然,子線的系法不僅此一種,還有很多種,但這一種方法是最常用的。在這裡,我無法去長篇大論探討哪一種方法的結節力最強,問題在於抽線時,子線容易受傷,也就是在系子線上環的最後一個步驟。很多釣友發現這一抽後,子線最接近連線環的那一段扭曲了,也就是子線受傷了。很多釣友卻沒有在意這個小傷,繼續釣魚,結果關鍵時掉了鏈子。在捶胸頓足之餘,仍弄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裡。這個細節問題的處理其實很簡單,抽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速度,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放在水裡抽線最好。原因只有一個,抽得太快,子線受熱變形。

3、存放時受傷

綁好的鉤線,一定要放在正規的子線盒裡。千萬不要捨不得幾元錢買個子線盒。當您經過一段時候會發現,斷的線和跑的魚兩項價值加起來,遠遠超過買一個子線盒的錢。原因就是子線是嬌嫩的東西,稍與其它的釣具,特別是有稜有角的物件輕輕一碰,就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傷痕。而綁好了鉤的子線,一旦繃直了,就更容易出事。

小心駛得萬年船,您千萬別大意這小小的一碰。存放子線,要像您存放釣上來的魚一樣小心謹慎。但放在專用的子線盒裡就萬事大吉了嗎?不!您還得防止繃得太緊。子線是有一定的彈性,但是沒有多少記憶力的,這是優質子線的條件之一。記憶力是啥?就是拉伸後,最大限度不回彈。長期放在子線盒裡的子線,如果繃得太緊,它就會拉長,強度自然會降低,這樣的傷,那真是防不勝防!所以在存放子線時,不要把子線繃得太緊,保持似鬆非鬆、似緊非緊的狀態,那是最好的。

4、使用方法不當

從綁、存放到係扣都沒有出問題,您可別以為萬事大吉。最關鍵的部分還是在使用的時候,因為您把子線放置不用的話,永遠都不會出問題的。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更得小心注意。而在使用的時候,那情況就多了。在這裡,筆者僅就兩個方面來分析,一種是釣大魚時(以鯉魚為例),一種是釣型魚(以鯽魚為例)。

花開兩頭,各表一枝,咱先說說釣大魚時的情況。釣大魚時,一般釣友都會帶抄網,魚都不是直接拎出水的,所以會認為子線受傷的可能性小。要是這樣想,您就錯了。為啥?因為在遛大魚時,子線承受的力大,受傷的地方主要在兩點,一點是子線與鉤的連線處;一點是子線與連線環的連線處。遛魚時,魚不是老老實實就犯,而是左衝右突,盡其一切所能掙扎。

這時,子線與鉤的連線部分,圓而薄的鉤柄頭最有可能與子線發生磨擦,而磨損的傷很容易被釣獲大魚的喜悅遮住了眼睛而不加註意,於是,等您再中大魚時,遺憾的事情就發生了。大喜大悲中,仍不知事出有因。再一點就是子線與連線環處,同樣,在中大魚子線受力的往往是單股,另一股子線是空的,沒有受力。這種情況下,受力的子線就要儘可能地延展,除了將線圈越勒越緊外,還把沒有受力的子線拉過來一部分,哪怕是極小的一點,受力的那股子線與沒有受力的那股都會捲曲。

這一點相信很釣友會有同感的。所以在釣完大魚後,一定要注意這兩點,從魚嘴巴里把鉤取出來的時候,順便要看看子線是否受傷,特別是鉤柄處的子線是否仍正在鉤內側正中間,連線環處的子線是否打卷。一旦發現情況有變,必須毫不猶豫令其下崗。

再說釣小魚時的情況(這裡主要以鯽魚為例)。釣小魚時子線的損傷多在取魚時,這一點與釣大魚略有不同。子線會否受傷與摘魚的方法、竿的調性息息相關。很多釣友取魚(摘鉤)時,不是借竿尖的彈力承起魚的重量,而是用手攥緊釣線在脫鉤器上卸魚,易造成子線損傷。鯽魚一般在取魚時的掙扎烈度要小一些,但小白鰷等凶猛型的小魚的掙扎烈度要大得多,極易傷線。如果借竿的彈性來緩解魚的掙扎力,則情況要好得多。但一般調性偏軟的竿則往往挑不起魚身,在情急之下,釣友就採取捉線摘魚的辦法。所以用竿的調性,應以所釣鯽魚均能直臂挑起為佳(特別競技時),這樣便於挑竿摘魚,就不易傷了子線。

雖然子線是釣組中很短的一部分,但因其嬌嫩,連線點多,受力點多,所以對它的使用應小心謹慎,要加以細心關照。但如果是釣友為了丟車保帥,避免折竿、失漂之痛而故意弱化子線,那我無話可說,這種情況也是對竿及主線等沒有信心的表現。